日本尼德克电脑验光仪

日本NIDEK AR-610型全自动电脑验光仪:高度测量;高速测量模式:当实行一系列测量时,可在整个测量过程中持续雾化;IC 卡系统:通过 IC 卡,可将测量结果传输到其他自动验光系统;瞳距的测量和计算:在测量两眼的屈光力时,能同时测量看远时的瞳距,并计算出看近时的瞳距。

美丽女人 欢乐视界

  现在流行一句话:女人,一天的公主,十个月的皇后,一辈子的奴隶。这句话被不少网友戏称为“女人一生总结”。对于女人来说,这是多么残酷的事情啊!

 

 

  其实,女人也可以好好爱自己,享受这美好的缤纷世界。又到妇女节,这是姐妹们的节日,所有的美景和礼物都属于我们。这个节日,是我们尽情的玩乐的理由;是我们做自己女王的时候;是我们美美的日子。

  可戴着厚厚的眼镜片的女人要怎么美?戴隐形眼镜?太麻烦也损伤角膜,不戴眼镜?看不清楚,忽视迎面走来的熟悉人却视而不见,被人误会心气高。那么只有做近视手术了,和眼镜say byebye!

  爱尔眼科医院咨询电话:0731-55555120。

身患胃癌的爱心大姐,捐献眼角膜让生命延续——纪念李平兰

 

 

  4月20日12点20分,年仅44岁的李平兰,因身患胃癌,身体衰竭,永远的离开了我们。李平兰的女儿按照母亲身前遗愿,联系了爱尔眼库工作人员和遗体捐献中心,成功捐献了眼角膜和遗体。

  一直和才上大学二年级的女儿相依为命的李平兰,3年前和丈夫离异。为了供女儿上大学,这么多年她一直在长沙打工,先后做过很多工作工作辛苦的她,经常顾不上吃饭。总认为自己身体健康的李平兰,去年开始胃一直不舒服,后来到医院检查,发现患上了胃癌且到了晚期。“她这个病就是因为工作太辛苦,经常不吃饭,饿出来的。”李平兰的女儿哽咽的说道。

  到今年4月,李平兰的病情开始急剧恶化,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她跟女儿提出死后器官的想法。得知这一消息后,爱尔眼库工作人员赶到李大姐生前治疗的医院进行探望,躺在病床上的李平兰脸色苍白、全身已经骨瘦如柴。“希望自己的身体后还能为这个社会做点贡献。”当问及李平兰为何要捐献器官时,她用她微弱的声音如是回答:“反正只要可以,什么都可以捐出来。你们搞个单子给我签一下,捐献手续办好了,我就可以安心了!”朴实简单的几句话让人心生敬佩。

  “因为是胃癌晚期,她已经很多天都没有吃东西了,考虑到身体的衰竭,李平兰应该不是很适合做内脏器官捐献了,只有角膜和遗体可以捐献。”爱尔眼库工作人员介绍到。为了完成母亲后的遗愿,李平兰的女儿经过强烈的思想斗争后,终含泪替母亲签下了爱尔眼库角膜捐献志愿书。

  目前,李平兰的角膜已经保存在爱尔眼库,近日将移植给急需要的角膜病患者,为他人送去光明的同时,她的生命,也将以另外一种形式得以延续。

关注低视力,助视器让我走出朦胧世界

  “感谢政府残联对低视力残疾青少年的关爱,让他们有了新的希望,感谢爱尔眼科医护人员耐心周到的服务。作为一个残疾儿童的母亲我真的无法用言语来表达内心的感激之情!”陈庆吾在儿子符彦钦试戴了三副适合的助视器后在“低视力关爱行动留言簿”上写下了自己的感言。24岁的符彦钦出生后不久就被确诊为先天性眼球震颤、斜视、近视、散光,眼前模糊的世界使他失去了童年的快乐,也无法像正常人一样体验到外面世界的精彩。“妈妈,我离屏幕这么远也能看得见字啦!”符彦钦滑动着鼠标很是兴奋。

 

 

  长沙爱尔眼科医院低视力门诊李医师介绍符彦钦试戴的是2.8倍的双筒望远镜助视器,经过调整焦距可以使中、远距离的物体变大,从而改善低视力者看物体的视觉效果。李医师表示在10月22日当天还有3名和符彦钦同龄的低视力青少年也验配2~3种不同类型的助视器,而且现场试戴的效果都很好。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周围有些人并没有失明,但常常被误解为盲人。得不到社会公众的理解和合适的视觉治疗,在心理上受到很大的伤害,这些不幸者其实是低视力者。他们的残余视力不能满足日常生活的需求,又不能通过医疗手段得以改善,只能借由助视器和各种康复手段让有限的视力得到限度的改善和利用。

  您身边有这样的人吗?如果有则可以到的眼科医院检查治疗或到长沙爱尔眼科医院低视力门诊来就诊。

  长沙爱尔眼科医院低视力专科门诊时间:周四全天,目前只接受电话预约挂号方式。预约电话:0731—85229669

 

  助视器的申领条件:

  ·必须的身份条件:

  长沙地区常驻居民(持身份证或户口本);

  ·医疗条件(至少符合其中之一):

  1) 长沙地区的低视力残疾人(持经过残联鉴定的残疾证);

  2) 通过低视力门诊医生诊断为低视力并符合验配标准的低视力者

清明,为角膜捐献者扫墓

又是一年清明时。祭祖、扫墓,向故人行礼、敬拜,既表达了对祖辈的怀念与敬仰,也抒发着对先人的感恩之情。慎终追远,饮水思源,正是这一传统节日绵延千年的生命力所在。

4月1日,郴州爱尔眼科医院CEO带领13位医护人员来到香山陵园手持黄白相间的菊花,对着捐献志愿者的墓碑,深深地鞠躬……这并不是为故人扫墓,而是为2009年7月15日去世的肖湘玲和2011年6月15日去世的范友盛,两位普通人,却成为郴州为数不多的角膜捐献者,你们安息吧,“感谢你们的捐助,#p#捐献者#e#是你们的爱心,把光明和爱留在了世间。”让我们记住你们,两个普通又不平凡的人。


 


爱尔专家受邀在全国眼科年会上做专题演讲

 

  在9月15日至20日于北京举行的第十五届全国眼科年会上,衡阳爱尔眼科医院的一篇眼科论文《应用NES-DCR手术并取出无功能泪道支架的思考》被代表亚洲眼科水平的全国眼科学会采纳,该院著写此论文的范金鲁教授于9月16日应邀参加该会议并在会上做专题演讲。

  能在亚洲水平的眼科会议上发言,代表着该技术已得到了机构的认可,并将在未来起到推动泪道项目发展的作用。

  作为中国规模眼科医院集团、中国IPO上市的医疗机构,爱尔眼科医院集团在国内较早开展泪道疾病的内镜微创手术,并定期举办泪道手术培训班,为眼科同行和基层医生普及新学科知识。衡阳爱尔眼科医院作为爱尔眼科医院集团泪道内镜微创手术培训基地,已完成内窥镜下泪囊鼻腔造瘘术(NES-DCR)千余例,在泪道疾病内镜微创技术领域方面积累了丰富实践经验。爱尔眼科目前已在近30家连锁眼科医院推广NES-DCR手术,为大量泪道阻塞性疾病患者解决了痛苦。

  截至2010年,全国眼科年会已举办了15届,旨在共同研讨眼科疾病的防治及眼科领域的新进展,确定今后发展的方向。每年的盛会都会吸引来自国内乃至世界各地的大量的眼科人才参加,为更多人带去世界端的眼科讯息,为我国乃至全球的防盲治盲事业带去光明和希望。

我国眼科行业50年进展

  20世纪,尤其是近50年,眼科学作为现代临床医学的重要分支,随着生命科学、基础医学和各种高的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眼科学术机构不断健全壮大;各种专业期刊先后涌现,内容日益丰富;多种形式的国内和国际学术交流、专题研讨会日渐频繁,学术空气十分活跃。我国眼科的基础理论研究、临床医疗技术和整体学术水平迅速提高,已接近或与国际水平同步发展。回顾50年来我国眼科学研究的成就,将更加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并激励我们在21世纪做出更多的和贡献。

  一、50年来眼科学术机构、期刊和专著及学术活动的发展概况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创立于1937年,但在1950年全国眼科学会会员仅有111人。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毕华德教授出任第三届眼科学会主任委员,随后全国各省市先后陆续成立了眼科分会,现今全国已有眼科医生22 000余人。在70年代初成立了防盲治盲、眼外伤、青光眼、角膜病等专题协作组,其后在改革开放初期的1979年,于第二届全国眼科学术会议后,又有更多的专业协作组相继建立。1984年协作组统一更名为学组,现眼科学会内共有13个学组,各学组定期组织各种学术交流会或专题讲座。

  解放前,我国无独立的眼科专业期刊,眼科学术论文均发表在中华医学杂志每年1期的眼科专号上,共出刊11期,论文数量少,刊物发行量也小。新中国成立后的1950年,在第三届眼科学会毕华德主任委员、罗宗贤副主任委员及其他前辈的积极倡议下,于建国后的个国庆节创刊出版了中华眼科杂志,成为我国较早的专业杂志之一。开始为季刊,以后改为双月刊、月刊,3年经济困难时期和10年动乱时期曾被迫停刊2次,复刊后为季刊,以后又改为双月刊。中华眼科杂志在国内有较高学术水平和威望的专家们的关怀和指导下,对推动我国眼科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近年来杂志编委会还针对各时期的学术热点问题,组织专题研讨会及讲座,以加强学术导向作用。50年来眼科杂志从无到有,而且除中华眼科杂志外,现共有17种眼科学术期刊,尤其是自1979年改革开放后的十余年间,几乎每年都有新的眼科专业杂志创刊。期刊的繁荣,使眼科学界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学术气氛十分活跃的情景。各种期刊所办的继续教育园地、专家笔谈等栏目及国外医学的介绍等,不仅对于促进眼科技术队伍的成长起到了非常良好的作用,也对加快眼科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更可喜的是,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眼科专著、参考书寥寥无几,而改革开放以来已出版上百部的专著和参考书,尤其是汇集全国许多专家编著的我国眼科全书,以及实用眼科学、临床青光眼、角膜病、眼底病学、葡萄膜炎、眼手术学、白内障及其手术治疗、现代视网膜玻璃体手术学、临床眼底病彩色图谱、眼微循环及其相关疾病等专著,极大地促进了眼科的信息交流和知识更新,对临床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建国初期,眼科无单独的学术交流活动,仅以参加中华医学会的活动作为其部分内容,直至1965年12月眼科学会才正式召开了届全国眼科学术会议。其后经历了10年动乱时期,至1979年恢复后召开了第二届全国眼科学术会议,并成立了更多的协作组(学组),对某些重大学术问题进行了统一规定,以后则定期召开全国眼科学术会议,各学组也分别开展学术活动,这些均明显地促进了我国眼科事业的发展和学术水平的提高。80年代以来举行了各种类型的国际性眼科学术会议,并积极参与国外的眼科学术活动,开阔了眼界,促进了信息交流,逐步与国际接轨。

  二、50年来我国眼科学的发展可分为3个时期

  (一) 新中国建立初期眼科学的兴起(1949~1959年)

  解放前,我国医疗卫生和眼科事业相当落后。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保障人民生命健康,积极推行以“预防为主”的卫生方针政策,建立了大批防病治病的医疗机构和设施,对严重危害人民视力的常见病、多发病积极进行防治,如角膜软化、性病性眼病迅速得到控制,沙眼的发病率也明显下降。1955年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分离、培养出沙眼衣原体,并荣获“国际沙眼金质奖章”。这个时期开展的、新疗法即角膜移植术,有上千例报道,疗效较好,其透明率为22.70%~68.66%。白内障手术改传统囊外摘除术为囊内摘除术,明显提高了手术效果,1959年西安张锡华教授首先报道10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其中1例23年后效果仍然良好。由于感染性眼病减少,青光眼的致盲率相对提高,占盲目原因的7.5%,因而强调加强对青光眼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工作。解放前少见的原发性视网膜脱离是严重损害视力的疾病,在这个时期应用综合手术方法,手术成功率可达90.9%。

  (二)3年经济困难和10年动乱时期眼科学的发展受到影响(1960~1978年)

  3年经济困难和10年动乱时期,眼科事业的发展受到了明显的影响,但广大眼科工作者在身处困境的情况下,仍不懈努力,工作,如大力开展防盲治盲、群众性的防治沙眼和对城市近视眼的防治,普及保护视力的知识等。由于眼科杂志两次停刊长达16年之久,信息不通,缺乏交流,有关眼科发展情况的资料贫乏,难以概括总结。但在临床上许多新仪器已先后应用,如眼压描记仪、暗适应检查仪、视网膜电图仪等,从而提高了临床检查和治疗水平。手术技术也有所发展,如改进白内障手术创口缝合等,临床研究也增多,如青光眼房水蛋白纸上电泳分析等。总之,这一时期临床和科研工作长期受到干扰,虽克服困难取得一些进展,但发展速度较缓慢。

  (三)改革开放促进了眼科学的迅速发展(1979~1999年)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有力地促进了现代医学的发展,眼科学作为现代临床医学的分支,发展尤为迅速,在“科教兴国”政策的感召下,广大眼科工作者以极大的热情致力于我国眼科事业的发展。研究生制度的建立,使眼科新生力量成倍增长,大力加强了原来比较薄弱的基础研究工作。临床上引进了精密的电子仪器、人工合成材料、显微手术器械、激光超声仪器等,以及新仪器、新药品的开发生产,这些现代的高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使我国眼科学得到了空前迅速的发展,其学术水平和医疗技术在某些方面已达到或接近当前的国际水平。现将近20年的发展情况综述如下:

  1.防盲治盲工作:1984年国家成立了全国防盲指导组,统筹全国防盲治盲工作,建立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开展了眼病流行病学调查,采用科学的以人群为基础的横断面调查方法,较之建国初期在医院内进行的各种眼病占眼科病人总数构成比的方法,更能较客观地反映我国眼病发生的实际情况。调查结果表明,我国盲目患病率为0.43%,低视力患病率为0.58%;致盲和致低视力眼病以白内障为首(46.07%),其次分别为角膜病(11.44%)、沙眼(10.12%)、屈光不正和弱视(9.73%)、眼底病(5.80%)、青光眼(5.11%)。据此,我国防盲治盲工作的是筛查和手术治疗白内障。依靠三级防盲治盲网发现盲人,装备县级医院眼科,培养其眼科医生;组织手术医疗队、医疗车到农村和边远地区开展白内障复明手术,从1988~1998年11年间全国共施行白内障手术250万例。目前全国已有105个县获“全国防盲县”称号,防盲治盲受益地区的人口总数达5 000多万。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50岁以上人群中,有1.35%白内障盲人,全国范围内则将有209万白内障盲人急需手术治疗。而每年又有新增白内障盲人约40~50万人,但目前我国每年能施行的白内障复明手术约为30万例,即不足以解决每年新增的白内障盲人问题。随着人口的增加、人口的老龄化及目前防盲治盲开展的情况进行推算,2020年我国白内障盲人将有500余万人。为了完成国际组织发起的“视觉2020,享有看见的权利”行动,我们面临着巨大的社会需求,所以必须加强防盲治盲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手术疗效,以满足人民的需要。

  2. 基础研究工作:随着免疫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细胞遗传学、分子病理学、基因工程等的迅速发展,对许多眼病的病因、诊断和治疗均取得了显著的进展。我国在眼病基础研究方面也进行了大量工作,虽与医学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但有些已达到或接近世界水平。

  (1)对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Rb)进行了系统研究,已建立2株Rb细胞系,并稳定传至数百代;建立了Rb动物模型并进行了体内基因治疗试验;对其他相关癌基因的研究显示Rb的发生是多基因异常所致;如能升调具有抑瘤功能的细胞连接蛋白基因表达水平,改进细胞间联结通讯的药物,可能为肿瘤分化诱导治疗提供新的手段。

  (2)对小梁细胞的系列研究,包括其骨架超微结构、吞噬功能、水流传导功能、多种生长因子对小梁细胞的影响等。一些基因突变或表达异常,可导致小梁细胞外间质成分改变,使小梁网眼变小,或使小梁细胞骨架的微丝发生变化,以致小梁细胞移行和增殖能力下降,吞噬功能降低,从而导致房水排出道的阻力增加,眼压升高。这些基础研究均加深了对青光眼发病机制的认识。对中国广州-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angle glaucoma,POAG)家系(GZ-1)进行TIGR基因检测发现有TIGR基因突变,它可能是POAG发病的重要因素。对筛板超微结构及力学特点的研究,提示了视神经纤维受损的机制。

  (3)在眼底病方面,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等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其血液中的特殊成分及多种生长因子的作用,探讨各种细胞和生长因子参与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PVR)的过程,以期对其发病机制有进一步的了解。有研究发现在PVR玻璃体切除标本中存在不同类型的凋亡细胞,认为诱导增生细胞凋亡,可能是防治PVR的新途径之一。研究发现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细胞在视网膜增生性疾病中占有重要地位,因而研究抑制RPE细胞增殖的药物,对防治细胞增殖有重要意义。实验研究发现,新的